4月19日至20日,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育数字化服务工作委员会2025年高等学校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在温州召开。本次论坛以“数智赋能教育新生态”为主题,旨在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和科学决策制度。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首席顾问、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指导专家组副组长、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委员祝智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驻会)许世杰,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育数字化服务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杜旭,温州市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张维凯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由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育数字化服务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文升,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数据系统中心主管黄红涛,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强主持。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卢智旭致欢迎辞
开幕式上,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卢智旭代表学校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指出,作为温州市属省级“双高校”,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国企办学优势,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为核心理念,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形成特色鲜明的数字教育生态。他强调,本次论坛致力于探讨和推动数字教育发展共识更加凝聚、数字教育行动推动更加有力、数字教育转型探索更加活跃的系统性变革,使教育的数字变革惠及更多学习者,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驻会)许世杰致辞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驻会)许世杰在会上发表致辞,强调以教育数字化赋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点阐述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更好择业、更快就业。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王会军线上致辞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王会军在致辞中介绍了浙江在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行动中的重要进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实践。他指出,未来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多方素质教育领域参与平台共建共享,共同推进协同发展新格局,立志通过数字技术推动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温州市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张维凯致辞
温州市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张维凯表示教育数字化是时代的命题,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他强调,教育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多方齐发力,并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以闯劲开拓场景、用诚意深化合作、凭智慧破解难题,让高校成为区域数字化转型的“治理引擎”,共同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温州新篇章。
会上,向2025年度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专项课题代表、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就业试点院校代表依次颁发立项证书,启动浙江大学出版社人工智能通识教材(AIGC全场景应用系列)全国征稿仪式,开展温州市教育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王佑镁作报告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王佑镁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4.0:场景跃迁与生态构建》的报告,报告分享了人工智能驱动职业教育转型的创新实践与全球洞察。他强调,职业教育4.0是工业4.0时代教育模式革新的关键路径,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具备数字智能技术能力与职业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试点校,浙江东方职院建立健全“1+1+N+X”智慧校园体系,整合校务管理中枢与大数据中心,打造覆盖教学、管理、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场景。并指出职业教育转型需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强调数智技术对教学场景升级的支撑作用,构建“政府主导、院校创新、企业协同、平台赋能”的四维职教生态,深化人工智能在课程开发、虚拟实训、就业服务等环节的融合应用。当天,来自全国各地其他13位专家学者依次作汇报交流。
4月20日上午,嘉宾团先后赴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实地考察,深度参访两校特色育人场景。
据悉,本次论坛由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育数字化服务工作委员会主办,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科精治(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温州大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协办,得到了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近300人参加。